發布時間:2018-03-28點擊量:146
一道工序控制不到位,整條生產線出品的都是問題奶!牛奶浪費了,包裝浪費了,設備浪費了,人力浪費了,機會浪費了——此時,生產是負數,收入是負數。問題奶如果溜出工廠,流到市場,顧客索賠,商家退貨,媒體暴光,輿論抨擊,政府問責……特別是買過問題產品的消費者,不僅不再回頭消費,而且會一傳十、十傳百,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大——此時,營銷是負數,品牌是負數,廣告也是負數。
雪糕變形、發苦、細菌超標、吃出異物,受損失的僅僅是一根雪糕嗎?不,是你生產的所有雪糕。受損失的僅僅是“所有雪糕”嗎?不,是你生產的所有產品,連同牛奶、奶粉。受損失的僅僅是“所有產品”嗎?不,是你的生存資格和發展機遇?!粗?,牛奶、奶粉出了問題,同樣也會禍及雪糕,“株連九族”。
可是,有時候問題批量出現,我們自己的檢驗報告卻依然顯示:產品合格率接近100%。這與實際損失是不匹配的。因此,蓋棺論定的時間要后移,我們要把檢驗口徑放到市場鏈的末端:根據最終拿到的市場和消費者的反饋來評功判過。有問題就拿“差額工資”,沒問題就拿“全額工資”,成效卓著就拿“超額工資”,鑄成大過就拿“負數工資”。檢驗質量的惟一標準,應該從這句老話中尋找:天地之間有桿秤,那秤砣就是老百姓。
質量是企業所有人的共同責任。凡是影響質量的人,一定要承擔后果:與后果掛鉤的責任是到位的,與后果脫鉤的責任是蒼白的。如果在出現質量事故時,股東賠錢,經營者、管理者受罰,生產者、肇事者卻工資照拿,待遇照要,沒有“戰戰兢兢”之態,那就很不正常。為什么有那么多企業家跳樓?因為他不僅要為企業承擔經濟責任,而且要承擔法律責任:傾家蕩產,妻離子散,精神崩潰,牢獄之災。要想為質量提供“鐵的靠山”,光有企業家一個人的“跳樓機制”是不夠的,必須建立面向全員的“跳閘機制”:每出現一次質量事故,都要問責到所有相關層面——班組承擔多少,車間承擔多少,工廠承擔多少,事業本部承擔多少,集團公司承擔多少……要讓責任最大(最直接)的那個單元,吞下最多的苦果。
“編筐編簍,重在收口”。年底前,我們是否也該像運動員一樣鉚勁兒沖刺:大干60天——管理人員大學習,操作人員大練兵,開創質量新紀元!